第418章(1 / 2)

至于办报纸杂志,这里面的风险就大多了,欧洲各国多的是刚出了几刊,就面临倒闭的报社。

他心中不以为意,嘴上却不说任何扫兴话。

“对的,内容上不宣扬各个党派的政见,也不刊登那些令人看不懂的国际动态,选用的纸质也不必太好,但务必要做到售价上的绝对低廉。”乔安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想法。

再简单点形容,就是十九世纪版的用户下沉。

用户下沉这个概念,严格而言绝不是二十一世纪的独创。

就从报纸行业来看,这个概念尽管在俄国还没有彻底流行开来,但如果有人来自英法美,他们要是听了乔安的想法,一定会脱口而出一个名词——便士报!

在英国,便士报曾一度便宜到一个便士一份的地步。

简而言之,价格低、内容易懂,可以说这就是便士报之所以吸引人精髓所在。正是这两个改变,一下子就把报纸的分发方向从那些衣着精致的绅士淑女,扩展到了工人、农民等更多平凡人手中。

乔安感慨,人家英国都把报纸卖到普通人手里了,而在这个世界的俄国,报纸居然还算是一种高消费品。

虽然要是认真统计一下,这个世界的俄国现在也不是完全没有廉价版报刊。但是和已经经历过便士时代的英国比起来,现在俄国版“便士报”不论是从种类还是质量上来说,都还处于蹒跚学步的状态。

事实上,在她熟知的历史中,等着再过二三十年,到了十九世纪末,基于经济政治、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,俄国的报业就会迎来又一波发展高潮,但与英国相比还是落后到一种让人诧异的地步。

那个时候,在英国,平均每千人拥有报纸数将近三百份,而俄国在这里的数字却是一个孤零零的“十”。这已经不是一两倍的差距,而是二十倍、三十倍的差距。*

于是乔安来了兴致,这么好的一片市场,为什么不趁机开发利用起来呢?

作者有话要说:

*本数据参考自《俄国19世纪中期新闻事业》

(文中有关报业知识来自网络和维基百科,如有错误还请勿怪哈,或者在心里骂一句作者傻x也是可以的)

第234章 安娜·卡列宁娜

伏伦斯基对创建报社实在没有任何兴趣。

这根本不会成功的。

他不知道吉蒂是从哪里听了些关于工人、农民的事情,但是仅凭这些道听途说来的消息,以及一阵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,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人做出什么事业。

不说整个欧洲了,光是俄国境内这些年来倒闭的报社数量,这个数字说出来都会吓吉蒂一跳。

最新小说: [洪荒]山海开发商 穿成恶毒女炮灰 [综]我在横滨当镇魂将 [娱乐圈]妄念 完结+番外 红颜祸水(H) 恋上渣攻白月光 你若盛开,哥哥自来 美人靠 重生嫡女狠嚣张 重生娱乐圈女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