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供销社上班,那是很多人都没猜到的,原先还以为林老四进厂,谁能想到人去的是供销社。
最后大家只剩下仰望了,想嫉妒都嫉妒不起来。
在这个计划经济,买啥都要票,掌管计划物资,在供销社上班理所应当的认为近水楼台先得月。
林老四自己都不知道,自己给大侄子的婚事上大分。
大房可谓是喜事连连,大儿子亲事成了,大闺女林立春也到了说嫁的年龄。
林大伯娘和林二伯娘原先都指望着林大姑能给家里的闺女说个工人。
二房的闺女小,可以等。
林大伯娘这边不能等了,在留下去就成大姑娘,说不上好婆家。
探了几次林大姑的口风,林大姑都给拒绝了。
不是林大姑不想介绍,林大姑也有自己的考量,她身边没有合适的,万一说个嫌弃大侄女是乡下的婆家,处处拿捏,对大侄女不好,那以后她怎么有脸回娘家?大嫂不得怨她一辈子?
林大嫂也就消了这些心思,老老实实的给大闺女在村里找。
如今林家村比附近村子稍微要富裕一些的,在林家村还能去打草绳那上工,一年四季都有工分。
正好王花花的婆婆给介绍了个本村姓杨的小伙子。
杨姓在林家村是一个小姓氏,以前逃难来的,也落户了几十年,姓杨的这几家人都很团结,在村里风评一直不错。
那个小伙子林大伯娘还真有印象,看着不错的一个小伙子。
都在一个村里,林大伯娘想着也能照顾一二,闺女不至于受气。
好日子也定下了,在腊月里。
村里办喜事,差不多都挑在年头年尾这些空闲时候。
第233章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
这期间,属大房的变化最多。
大房的林立夏和二房的林收读完初中就没再读了,回村上工了。
林收原先和林丰一起住在大房买的林老四那间屋子里,这不是林丰结婚,把屋子稍作收拾当做新房。
林收又只好搬回爹娘屋里。
如今孩子们都大了,一家人还挤在一间屋子里极其不方便。
林二伯便和林二伯娘商量着找村里划块宅基地,划哪块起个房子好。
只要是往外拿钱的事,林二伯娘都不乐意。
即便不乐意也没办法,这钱是必须得花的。
孩子们都大了,冬天还好点,夏天着实不方便。
再加上林收年纪也不小了,过个两年也要说媳妇儿了,总得盖个新房啊,所以这个房子是非盖不可的。
盖三间房,再起个院子,怎么也得个百八十块花。
林二伯娘有点后悔当初老四卖房子的时候,她没买了,不然还能省点钱,这个便宜让大房给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