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上也有不少庄稼汉在说今年春耕的事儿,毕竟上元节过后,春耕就是最重要的事儿。
没有熊里正和万叔,就看杂货铺子的价格也能知道,外边怕是有点乱。
至于乱成什么样,没人说的清楚。
堂远偷偷问大哥,要不要他跑一趟县城。叶青竹还真有点意动。
“过了节再说吧,就算去也不能你一个人,路远,我不放心。”
到了家就该是盼儿最忙碌了,淘米控水,煮豆沙。家中还没有石磨和碾子,五斤大黄米,都要靠人力砸成粉。
好在雅儿烧火,她跟着二姐一起用舂米碓也能行。
自家做汤圆费时费力,但是省钱。这么多大黄米能做不少,冻了收在墙角雪堆里,开化之前吃掉就可以。
十四的晌午,终于开始包汤圆。
做好的红豆沙拌上蜂蜜,搓成大小差不多的圆球在后院冻着。
黄米面加水搅拌成颗粒状,水开蒸差不多两炷香。
趁热将蒸好的黄米揉成面团,揪一团小剂子做成厚皮,放入馅料封口揉圆。
菱角包十个总有一两个露着馅儿,但是大哥有言在先,她们俩必须学,还得会。
盼儿隔一阵儿就要挑几个让菱角重新修一修。
包好的汤圆今天还不能煮,放在阴冷的地方冻至定型。
一大盆的黄米面,到后边盼儿都有点麻木了。这小东西还真耗时,尤其是带两个半吊子干活儿。
收拾了东西紧接着就要做饭,雅儿站在地上高度还好,菱角和盼儿腰酸脖子僵,总之就是累。
五斤的黄米面,二斤红豆做豆沙,做完的汤圆二百多个,了不得够一家人吃两顿。
上元节的县城有点热闹,但不如往年。
毕竟消息或多或少传出来,都知道这个破世道,不一定哪天就兵荒马乱了。
多少人都紧盯着燕王府呢,只要王爷的家人有逃走的迹象,不用深想,燕州附近肯定都是逃民。
昌黎城燕王府内,燕王妃还算沉得住气,照旧安排王府中张灯结彩,甚至出银子请百姓看戏。
她一个柔弱女子,能帮夫君的不多,只能竭尽全力安抚封地的百姓,免得造成恐慌致使夫君更加艰难。
如今的局面,跟四面楚歌也差不了什么了。
边关传来的都是捷报,可内里早就烂透了,这块脓包,他们几兄弟早晚要挑破。
之所以还维持一个诡异的安稳,不过是外敌猖狂,这是赵家的江山,落入外姓人手中,无疑更加可笑。
距离权利中心越是偏远,百姓越是无忧安乐。他们愁三餐衣履,哪管高处之人争权夺利?
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,长久吃着甜丝丝的汤圆,看着月亮想他爹。
叶青竹甚至回忆到印象中第一次上元节,记忆很模糊了,只剩下冷,饿,还有孤独。
寒月高悬,几人鼻尖冻得通红,不得不回屋中取暖。
长久嘀咕着家中有那么多兔皮,为啥不做了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