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德福的来访,李峰丝毫没有意外,以为已经知晓。
但会和李学武一同前来,让李峰有了一丝诧异。
听完李学武的诉说,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些迷茫,保卫处如果变成了经警队,该如何处理和厂里的关系,与公安部门的关系,李峰笑了笑。
挥挥手,示意两人坐了下来。
可以看出,不光李学武有着看不透未来的迷惘,江德福亦是如此,两个人在这改革刚刚开始时,已经“迷了路”。
高书记说的好啊,看未来远不如看郭茹,要看的清楚,激昂和困惑,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。
“我们是个人口大国,近些年,这些年的人口增长是以爆发式往上,但目前城市的工作岗位可以说已经达到了饱和,或者说是超过了一个厂的正常运行需要的职工总数。”
“以往的做法,引导知青下乡,插队,来把多余的劳动力,转入到农村生产生活中,以广阔的农田,来消化这些青年,这才保持了脆弱的平衡状态。”
“但这种状态,能继续保持下去么,是无法长久保持,因为大部分下乡知识青年,是以锻炼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扎根农村,因为都知道,农村生活条件苦,他们都是城市里的,见识过城市的生活,很难接受,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。”
“但城市无法容纳这两千万知青,至少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容纳,还要注意到一点,农村也有孩子,而且,他(她)们,也跟着长大了,六十年代后的高出生率,造成青年人数,实际数字得在一亿多。”
听到这个数据,不光江德福动容了,李学武的嘴巴都微微张开。
青年人口数量,综合来看,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,少了不行,但多了也会产生问题。
两千万知青开始陆续返城,无法安排全都安排工作,还有规模更大的农村成年人口,就算田地能消耗了一部份,但剩下的人数,也远远超过了这两千万知青。
“感觉出压力了吧,而这些压力都汇聚在了上面,青年长时间待业,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,也就社会治安问题,因为他们会先天抱团在一起,这要凑到一块,出来了个点子王,那什么祸都会闯。”
“堵是堵不住的,国家要做的,是疏通,唯一的解决办法,增加社会上的工作岗位,把这些青年,引导过去,这就是改革开放,发展经济的目的。”
“如何增加工作岗位,那就是个体经济的开放,以及对外开放,引导外资,来我们国家投资建厂,只要能解决工作岗位的问题,社会治安问题,自然会迎刃而解。”
李峰的描述很接地气,并不是开会时说的那种格式化条条款款,而是结合当下的实际现状,一点点的给两人进行剖析。
级别不同,视野不同,经过李峰大致的讲解,两人稍微了解了,这段时间的政策以及风向,逐渐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。
原来,不是突然之间,两国和好,也不是一夜之间,社会治安变差,这一切,早在十几二十年前,随着出生人口的增多,已经埋下了这颗种子。
“所以,现在连部队里都开始搞计划……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