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离金鳞池还有不少距离的道旁下了车,余下的路就不许车马经过了。
明宝清和陶二郎走着走着就离了人群,像是要去林中解手,其实是要绕去蓝草田里偷苗。
陶二郎不知是缓解紧张还是按捺不住好奇,时不时说上一句,听说金鳞池如何如何的。
这也难怪他,金鳞池还是头回对庶民敞开,明宝清料想今日金光里的人都会去凑这热闹,即便不能去,也会像陶二郎这样心思散漫。
明宝清来过金鳞池不少回,大大小小的诗会宴会赏花会,男男女女的游玩相看也参加过几次,她与林三郎就是在金鳞池的游船上见的第一面,不过不是同一艘,而是交错而过的两艘游船。
离得金鳞池越远,越见不到什么人了,陶二郎放心了不少,但明宝清一进山里就犯了迷糊,好几次走错路又折返。
“明娘子,”陶二郎擦了擦满脸的汗,道:“你记不记得路啊?”
“我没来过,只是听下边的人提过方位,本来想着循着人走过的小径就到了,可看起来他们好些日子没来了,路都没了,这庄子换了郎主,管事肯定也换了,那苗圃说不准都被废弃了。”明宝清抬首辨了辨日头,道:“方向不错就能找着,费事一些罢了。”
她的笃定令陶二郎放心了些,俩人又在这山里摸了半个时辰,等听见明宝清听着溪流声说‘就是这’的时候,陶二郎一下来了精神,疲惫尽消。
这块苗圃果然是被废弃了,虽然大部分的苗都被移掉了,但遗留下的根苗还很不少,零零散散间在其他的杂草里。
陶二郎那叫一个欣喜若狂,埋头就是一阵刨,他把那十几株根苗强健的全刨了裹在包袱皮里,笑着对明宝清道:“走,咱们快回去,阿耶要高兴坏了。”
“马蓝似乎喜热的,我记得有一年霜冻来得早,蓝草就减产不少。”明宝清用一根树枝支着自己,往山下走去。
“是,我阿耶知道,”陶二郎三两句话离不开他阿耶,陶老丈虽只是个
种蓝草开染坊的,却也得了儿子的真心敬爱,为人父母能做到这份上,一辈子也值了,“我阿耶说这种蓝草产自南边,喜湿喜热,嘿嘿,你那次一提,我阿耶念叨一个晚上,说什么若是栽在溪水边,就省力多了,若想收三波,入秋的时候可以撒点腐叶烂肥在上头产热试试。”
明宝清轻轻笑了笑,没说话,走了这么久的山路,她也累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