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自个儿寻常用的料包拿出来给赵东富看了一眼,“约莫这么大的料包,若是要,明儿我便开始帮你备货”
“成!”这客商毫不犹豫,“我先定三百包。”
说这他便解下荷包,递了两块银锭给阿桃,“这十两银子算定钱,我信得过娘子,想来娘子也不是出尔反尔的人。”
阿桃接过,“您三日后去南市街摊上取。”
这确实也是门大生意,阿桃嘱咐顺子跟阿福,明儿将卖卤料包的消息放出去,爱吃她家卤味的客商可不少,这观南县人就这么多,可若是客商能将这卤料包带向各地,她这卤味的名头也只会越来越响亮。
真有心的从这卤料包里头都能嗅出其中商机,说不得还要特地来观南县买呢,毕竟是倒个手就挣钱的买卖。
赵东富也没瞒着,回去同跟着自个儿出来的人说买了这卤料包的事儿,他们原想着中秋节后趁早赶路回京,在观南县待了有些时候了,到走时最舍不得的竟是那卤食。
这回得知能买到那卤料包,个个都说再耽搁三日不算什么事儿。
住在客栈的其余客商自然都尝过那卤味,得知赵东富竟订了三百个料包,当下个个也都按耐不住,要去找阿桃定那卤料包,这玩意儿无论是转手还是卤些去卖,都是极好的生意。
单看阿桃才短短几个月就将卤食在观南县都打出来名头,便知道这生意极有赚头。
还不等明日叫顺子跟阿福摆摊时放消息,就见客商一个接一个的来问,且个个都是大手笔,少的要个五六十包,多的还有订了五百个卤料包的,比那赵东富要的还多。
怕记不住,阿桃特地又取了纸笔来一一记上,等没人再来,上下一算,竟卖出去一千八百包!这卤料包都是小包,只要买得到香料,不怕不够。
这赚头可就大了。
家中备的香料药材不多了,阿桃特地赶了个大早,跑了几家药材铺子跟香料铺子,又去布庄买了粗布,叫宋妈妈带去云绣坊,同绣坊何娘子说一声,裁成一般大小,绣桃娘卤味四个字儿。
不必用好线,只赶速度。
阿桃这头则是将材料配齐,这回自然不能想自家做卤味一般随意,这些卖出去的卤料包阿桃都细细研成了末,一来熬煮是更入味些,二来这样做任谁也瞧不出这里头都搁了些什么东西,即便能瞧出搁了哪些东西,也分不清一样到底要搁多少份量。
故而卖卤料包阿桃丝毫不担心被人才出方子。
连熬了三个大夜,总算将所有卤料都装好,封口用煮过晒干的麻线系紧,待熬煮时直接丢进锅里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