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竖如今那米铺掌柜的已经回乡当地主去了,这屋子不如卖了回乡再置办几亩田地,省的回回还要进城来收租子。
这掌柜的一听阿桃说, 顿时觉得瞌睡来了送枕头,他这一趟来本也就预备将屋子挂到牙行卖了去,一大家子如今都在乡下,日子过得潇洒。原想着乡下地界儿住不惯,城里留个小院也算个后路,如今既过得快活,这院子他也不准备留了。
院子本就不大,上下一谈拢,加上交给衙门的契税拢共花费一百二十两。
既食肆那头要起三间屋,阿桃将桂花巷的院子也划了地方,正屋后头的隔间住人长久下去还是不便,靠正屋西侧还要再另起一间来住人,靠阿桃住的这间屋子旁边也要再起一间给宋妈妈住。
院子小,屋子确实也不大够住,这些时候宋妈妈都是跟她一起睡的,等房子起出来,她老人家住也能自在不少。
母女二人说着小话,想着新起的屋子该起在哪里合适,许是太累,阿桃闻着宋妈妈桂花头油的味道,迷迷糊糊没一会儿就安心的睡沉了。
宋妈妈正说着话,半天不见回应,这才笑着帮她拢了拢被子。
天一日比一日凉快,农忙过后家家户户开始纺布,男人无事可做便去码头抗包挣几个工钱,像阿桃这种起屋盖房的活计则更为吃香,工钱高些不说,还能包一餐饭,想着早搞完早省事,常平安干脆多找了不少人,日日都在食肆那头干。
等那头活计差不多了,桂花巷这头也开了工。
想到要开食肆,阿桃卤味这头的怕就顾不上许多,如今手头还有些银钱,原是想着招长工,这卤味虽说料包能配好叫帮工熬煮即可,但人心又防不住,若有见财起意的也是麻烦。
故而阿桃想着还是去牙婆那儿挑两个机灵的伙计,有身契在,人家再多心思也淡些。
况且她也不是让人家来当牛做马,还另给人开支,若非这年月如此,阿桃也不愿这样,自个儿当过下人,见过那等人还不抵畜生的场面。
阿桃去牙行打听,一听她说要买几个干活勤快的丫头,那牙婆干脆直接带着几个丫头小子到桂花巷,叫人站一排由阿桃自个儿挑。
阿桃看这场面顿觉心酸,拢共五个人,一个个问过去,各有各的酸楚。
连年风调雨顺,如今官家清明,赋税也并不算高,只要手脚勤快些都能吃饱肚子,可还有那人懒过不下去的,卖了女儿得些银两混几顿饱饭吃,也有那烂赌鬼欠了债,实在还不上了便用妻子女儿换钱。
阿桃听此便想到原身境遇,一时有些唏嘘。
指了两个丫头出来,这牙婆笑眯了眼,“姑娘好眼色,这两个丫头最能干,若不是娘子要人,我都打算留一个在家中干活儿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