轮到晏家、晏和的时候,李素梅他们有些紧张,万幸对方没有为难,登记了二人姓名、年龄、住址后,给了二人一块牌子,让人领着他们进了博雅书院。
博雅书院不愧是全京城最大的私塾,在内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竟也占了一条街!整个书院的广场都是用光滑平整的大理石铺的,鹅卵石、青砖小道排列在一起,层次分明,规整划一。
书斋里宽敞整洁,外面交错有序的种着养眼的翠竹和腊梅,在这寒冷时节,翠竹竟也嫩绿如新,腊梅簇黄如蜜,一看便十分名贵。
空气里飘着一股清幽静心的梅香,书斋里已经有学生在上课了,便是有人走在路上,去往食堂,也是个个眼不离书,眉头紧蹙,念念有词。
浓厚的苦读氛围扑面而来,让人感受到一股庞大的压力。
吴春荷、苏老二吞了口唾沫,忍不住拍了拍晏家、晏和,“别、别紧张啊,咱们先去铺床。”
领路的小厮听了,觑了他们一眼,“读书一向都是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,倘若他们连生活都不能自理,那来这儿读书也是浪费钱粮,不如趁早领他们回家种地,那还有些用处。”
话说的难听,但理却不糙。
吴春荷、苏老二讪讪点头,只得把行李都交给孩子们。
“哈哈哈哈!我考上啦!我考上啦!我成举人啦!”
忽然,一个装若癫狂,穿驼褐色襕衫直裰的人从补习班冲出来,逢人就惊喜叫喊,仿佛科举放榜,他考上了一样。
李素梅等人俱是一吓,小厮却只是看了一眼,波澜不惊的笑了下,“又疯一个。”
随后抬了抬手,叫两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把那人送出去了。
苏老二睁大眼睛指着那人,“小哥,那人怎么回事?”
“还能怎么回事?考了四次没考上,疯了呗。”
小厮看他们好像头一回见这种事,便耐心解释了句,“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除了要有实力外,还得有运气,那人实力是有,但运气不行,考了四次都没中举,没上吊已经很好了。”
有实力的人多如牛毛,有运气中举的人却没几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