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,母亲也回去歇了,这些日子忙着没空教你读书,过些日子就好了。”
漪涵也点了点头,“嗯。”
……
杨夫人从女儿的闺房离开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回正院,反倒带着下人去了花园,皓月当空,四处挂着的灯笼被点燃,花园里也不算太暗,但是于嬷嬷怕主子摔倒还是叫来两个丫鬟举着灯笼走在前头。
杨夫人抬头望了望,笑着同于嬷嬷道,“瞧瞧这天,万里无云,明儿一定是个大晴天。”
于嬷嬷在一旁道,“日子是陛下挑的,自然是个有福气的日子。”
杨夫人回忆着往事温柔地道,“想起了我成婚的时候,祖母说成亲那日若是晴天,夫妻俩这辈子定会和和美美相伴一生,但若是雨天那就会整日争吵,最后怕是要早早分离,为了这父亲和母亲多次到杨府商议成婚的日子,找了好些个僧人断日子,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寻到好日子。”
提到了往事于嬷嬷也笑了,“是啊,老夫人最宠爱的便是夫人,成婚前几日夜夜不能眠,日日盼着出嫁那日是个晴朗的,好在老夫人最后如愿了,夫人成婚那日是几十年来最好的日子。”
“好又如何,再和美的日子不也成了眼下这般模样。”
于嬷嬷正打算劝劝自家夫人,却见远处跑来了一个丫鬟,“奴婢参见夫人,夫人您要的参汤煮好了。”
“好,我这就去后厨拿。”
于嬷嬷听着,哀求地看着杨夫人,“夫人……”
“嬷嬷要随我同去吗?”
看着自己主子坚定的目光,她诶了一声,“老奴陪着您去。”
“我知道嬷嬷待我最好。”
杨夫人跟着小丫鬟去了后厨,亲手盛起了所有的人参汤,又将装着人参汤的大碗装进食盒里,准备了一个小碗和汤匙后,拎着食盒往外走,一路走到了书房。
在书房外毫不意外地再次被管事拦住了。
但是这次杨夫人的神情却极为平静,她心平气和地道,“我来给老爷送参汤。”
管事没应,只道,“小的这就禀告老爷。”
屋内杨丞相正在翻看近来朝廷发生的琐事,桌子上摆满了折子,听到管事的汇报,他停下了笔。
“是拎着食盒来的?”
管事的点了点头。
杨丞相沉吟着道,“那就让夫人进来吧。”
夫妻二人都是暴脾气,性子硬着呢,闹了矛盾谁都不肯先低头,但是杨夫人会主动来书房,每次来手里都拎着食盒,不是酸梅汤就是各类补品,二人也以此当做台阶,将先前的争吵翻篇,只是他都有好些年没有在书房见到拎着食盒来的杨夫人了,再一次看到难免有些恍惚。